人們常說:“中國家電改革開放30年走完了別人50年的路!”在這短短30年的時間中,日立服務站中國家電產品亦同步調地完成了從無到有、從短缺到普及的快速蛻變,其中近10年來的表現最為突出。短短10年,中國洗衣機產銷量增長了10倍、空調增長了15倍、微波爐增長了30倍!而產能的增長更高:洗衣機的生產能力達到3700萬台,空調生產能力達到6750萬台,冰箱企業生產能力達3225萬台。家電的新品率達到80%。
家電出口增長了10倍,平均增速為36%,2003年主要產品產量在世界市場的比重佔了主導地位。

今年,日立服務站中國家電產品依然保持著高增長姿態。據統計,2004年上半年,冰箱產量1424.92萬台;洗衣機產量1051.28萬台;空調產量3895.84萬台。中國家電業用不斷增大的“數字”向國際市場表達了自身實力的改變,而在這些一目了然的“數字”背後其實還蘊藏著更多的變化。
在80年代,當時全國共有70多個冰箱定點生產廠家,80多個洗衣機定點生產廠家,比如北京的白蘭、白菊,現在市場上還見得著的小天鵝、小鴨等都是那時候的定點生產廠家。
對於這一段歷史,我們必須有所提及,日立服務站因為它是中國家電業打基礎的時期。
很顯然,中國家電業在那一時期成為眾星捧月的對象,在每年的工業產品統計中,家電產品都表現得頗為搶眼。海爾(企業博客|視頻|)大道、美菱大道都是那個時候建立的,可見家電企業在當地的地位。當時還有一個現象,在家電業的鼎盛時期也就是1995年前後,家電業就有全國人大代表13人,其中日立服務站家電企業的代表則更多,如中意電器的鄧文全、榮事達(企業博客|視頻|)的陳榮珍、美菱的張巨聲等。 ”

與冰箱和洗衣機發展受重視程度不同的是,空調在當時卻成了被嚴格控制發展的產業。究其原因就是,空調是耗電大戶。從1965年上海空調機廠生產出中國第一台三相窗機空調,到1978年全國空調產量只有223台,1980年產量為1.32萬台,1985年雖取得了一定程度發展,但年產量也僅為12.28萬台。不過,一些行業專家此時已經意識到,日立服務站空調業是一個有價值、有利潤的產業,空調可以給老百姓帶來舒適,必鬚髮展空調。
1995年之後,家電業迅速脫去浮華的外衣,雖然產銷量在不斷擴大,但利潤率卻直線下降,直至今天降到1%~3%。整個產業逐漸告別混亂時期,進入理性競爭時期,在不斷升級的洗牌大戰中得到整合。各種行業標准在這一階段相繼建立,並日趨完善,行業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亦表現得越來越強。 10年前,日本自豪地宣稱他們是全球家電的製造基地,如今,包括日本家電在內的全球家電企業,紛紛將製造基地遷往中國。從產量上來看,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家電製造王國。
在多方的努力下,1991年,國家正式出台第一個空調規劃。自此之後,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突破定點生產之後,中國家電業進入全面快速增長期,家電產業的高利潤率成為眾多廠家追逐的目標。劉福中稱,當時的家電利潤率高達30%以上,而如今只有1%~3%。
在冰箱、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實行定點生產的同時,老百姓購買也需要憑票,整個產業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,可以說是短缺。因此,冰箱和洗衣機產業備受推崇。甚至,每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都要提起冰箱和洗衣機產業的發展況。

時光追溯至20年前,即1984年,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年限。也就是在那一年前後,國家計劃定點生產。 1985年開始冰箱、洗衣機、空調的生產需要國家頒發的定點生產許可證。


那一時期,家電品牌數急劇增加,到1995年達到高峰,僅空調業註冊的品牌就已經達到400多個,還不算一些“在野”品牌。與此同時,國外企業也由先前的技術輸入轉為資本輸入,與國內企業組建的合資工廠紛紛成立,如松下、日立家電等。

資料引用來源:blog.yam.com/fashiones/article/22056744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日立服務站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oodator 的頭像
    goodator

    R級木屋

    good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